林建國
學歷
美國 紐約羅徹斯特大學 比較文學博士
國立清華大學 文學碩士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英語學士
教學理念
「外文系」是基礎教育,除了要滿足英語能力訓練的要求,更重要的任務是文化傳承。 西洋文化博大精深,如今並以先進的科技和雄厚的資本統治全球,外文系必須能夠為我們的下一代培育相應的文化知識和歷史眼光, 使他們不論升學就業並成為社會的領導中堅時,具備的能力不僅僅是個語言技能。 我的教學理念,就在平衡一般學生的期望(增強英語聽說讀寫的能力)和文化傳承的任務,並透過各種教學實例讓學生了解這份任務的真諦。
我開設在大學部的必修課程(如「西洋文學概論」)和選修課程(如「電影莎士比亞」),秉持的正是相同理念。 這些課程訓練同學閱讀經典作品的功力,作為提升他們語文能力之用,不是問題,難在說服同學何以困難原典的閱讀值得一作。 我會要求同學從外國人士學習中國語文的角度思考,如果外國人不知我們的文化背景,習得僅是片言隻語,便難以融入我們的文化狀況。 文化隔閡不可能由語言技能克服,更不可能使他們受到尊敬。所以研讀原典看似艱難,實為捷徑;交大所收學生概屬本國菁英,更須如此培育。 我主動在大學部開設莎士比亞課程,亦出於相同感召。如此從事教育工作,要訓練出同學的語文駕馭能力並不特別困難, 真正困難並帶有挑戰,又能賦予成就感者,是訓練他們的眼光、開闊的視野和雍容自信的文化氣度。
教學方法
我多年來在交大開設的外文系基礎學科主要在三門課程:大一的西洋文學概論(西概)、傳達技巧工作坊(傳技)和大二的高級寫作。 西概肩負的即是前述文化傳承的使命,一次補足台灣中等教育英語教學的闕漏:文化背景知識的闕如。 其中猶太基督傳統和希臘羅馬神話對台灣學生是個異文化,我是透過文學作品的閱讀,利用所傳達的人類特質的共性(戰爭的恐怖,生死之無常), 讓學生產生共鳴,再從中導入西方的思考模式。除了閱讀,我會採用電影為例子,如解釋《搶救雷恩大兵》 如何借用了荷馬兩部史詩的元素鋪陳故事(《伊利亞德》的戰事和《奧德修斯》返家之旅), 以及《美夢成真》如何又以但丁的《神曲》為故事原型,連電影名稱What Dreams May Come也出自莎士比亞的《哈姆雷特》。 我並要求學生廣泛收集相關英文網站,每堂課上分組報告,藉著網路上的教學資源開拓他們的視野。 同學同時還須作兩類成果報告:西洋美術史畫作鑑賞以及音樂賞析。 後者在交大演奏廳舉行,請班上有過樂器訓練的同學演奏曲目片段,協助同學建立西洋文學史各個斷代(如浪漫主義)之間的關聯。 考試則以英文申論題為主,藉著這類題目協助學生用英文整理所學,以寫作的方式收取閱讀的果實。
傳技為英語聽講訓練課程,我著眼於學生未來職場所需(包括教育工作),培養他們進行英語簡報、電話會話、會議和基本商務談判的能力。 我使用的是牛津大學出版社一套五本課本的教材,配有錄影帶。這套教材的好處是有解釋文化差異,讓學生了解英語文化中的溝通活動, 必須有文化知識輔佐,這點又可和外文教育的任務勾連。除了以上活動,我每週要求學生收聽英國廣播公司(BBC)網路廣播和空中英語教室節目各至少一次,並配以小考及課堂討論。
我的高級寫作課和傳技課一樣,既是基本能力的訓練,採用的乃是美式教學,全程以英語雙向互動。 我使用的是William Zinsser的On Writing Well一書,本書是為以英語為母語的人士而寫,有些難度,優點在於原汁原味地向讀者介紹了英語文化所認識的寫作概念, 導正學生在台灣中學英文教育習得之錯誤的寫作認知。這門課程正好可以和外文系的文學教育掛勾,並透過寫作(有別於「作文」)充分體認文學閱讀的好處。 寫作一如任何一種心智訓練,它是一種成長,學生的個性必須注入他們的文字裡,每一筆都必須有深刻的思考,從而體會英語之美、之豐厚,知道這語言有其內在的律動。 寫作是我最喜愛的一門課程,因為它讓我陪伴學生成長,充分參與他們被生命觸動的喜悅,使我對教育的意義和理念深信不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