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陽明大學簡史

 國立陽明大學前身「國立陽明醫學院」成立於1975年,由臺北榮民總醫院協助創辦,為臺灣戰後第一所由國家創建之醫學院,立校初期設定為培養公費醫師下鄉服務的醫學教育機構,首招醫學系公費醫學生120位。

 隨著高等教育的改革呼聲,臺灣醫界對醫學教育的改革期盼愈發強烈。順應這個潮流,教育部將陽明醫學院設定為改制醫學大學先鋒,1994年改制為「國立陽明大學」,成為臺灣第一所以生醫為主軸的研究型大學。從初期的四個學院開始,陽明大學逐步擴張為擁有醫學院、生物醫學與工程學院、生命科學院、護理學院、牙醫學院、人文與社會科學院和藥物科學院等七個學院的全方位大學,是其它生醫大學的標竿。

 在研究方面,陽明大學在醫學、生命科學、生物科技等領域舉足輕重。其中最為人所矚目者為2000年陽明大學與榮總醫研部合作的「人類第四號染色體千萬鹼基定序工程」,為探究肝癌致病機轉提供線索。2005年陽明大學呼應教育部的「邁向頂尖大學」計畫,對基因體、腦科學等領域挹注資源,成為臺灣相關研究的翹楚。

 受限於規模與校地,陽明大學在發展為一般綜合性大學上有其困難,但她轉為凝聚型大學,並致力發展學術聯盟,開創高等教育的新猷。自2000年起陽明大學與交通大學、清華大學、中央大學組成「臺灣聯合大學系統」,共享教學與研究資源。2001年,在交通大學有意發展生醫的前提下,為陽明交通兩校奠定深度融合的基礎。同時,陽明大學於2002年與政治大學、臺北市立聯合醫院等成立「聯盟醫療系統」,持續深耕生醫研究,2008年更將衛生署宜蘭醫院改制為附設醫院,戮力弭平城鄉差異與發展社區醫學,回應創校的理念與精神。

 2021年與交通大學合校前,陽明大學計有11個學士班、37個碩士班、32個博士班,及為數眾多的研究中心,為國家培育無數生醫領導人才,也為陽明大學與交通大學的合校累積豐厚的人脈與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