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時期:1896-1900|1901-1910|1911-1920
1921-1930|1931-1940|1941-1949
在台建校:1956-1960|1961-1970|1971-1980
1981-1990|1991-2000|2001-2010|2011-現今
大陸時期|1921-1930
交大年表與大事記
1921(民國.十年)
平校
- 本年二月招收之無線電班,納入專門部於十三年一月畢業。鐵路管理科在校之丙、丁、戊班,法文班,及本年二月招收之己班,均各分為專門部及大學本科兩級。
- 成立董事會,葉恭綽以交通總長兼任校長,設總管理處於北京。上海工業專門學校改稱交通大學上海學校,由張鑄任主任,淩鴻勛任副主任。唐山工業專門學校改為交通大學唐山學校,由羅忠忱任主任,茅以昇任副主任。郵電學校與鐵路管理學校合併為交通大學北京學校,由胡鴻猷任主任,鍾鍔為副主任。調整科系,統一學制。以唐山之機械科遷上海,以上海之土木科併唐山,鐵路管理科併北京。北京之郵電併上海。於是上海有電機科、機械科;唐山有土木科;北京有鐵路管理科,正式納入我大學學制,授予畢業生學士學位。此外並附有專門科,附屬中學,及特別班。
滬校
- 電機科分電力工程、有線電信、無線電信三門,北京郵電學校部分學生轉來本科。
- 土木科學生遷唐山。
- 設機械工程科,由狄克生(H.S. Dickerson)任科長,學生由唐山遷來。
- 鐵路管理科遷北京(高年級遷北京,低年級仍留滬繼續上課)。
平校
- 本年九月平校招收鐵路管理本科一班。
- 1920年一月入學之有線電工程庚班廿八人,於1921年十二月結業,另廿三人入專門部,於1923年一月以北京交通大學有線電信班專門部名義畢業。
唐校
平校
- 上海鐵路管理科學生北遷來平,暫借西長安街全國鐵路協會會址為宿舍。
鐵路管理學校舊生,按其志願,或仍維持專科資格,繼續完成其學業,或加修學分,納入新制,攻讀學士學位。
- 郵電學校停辦,除部分學生轉入滬校外,已有之班級,繼續辦理至結業,不再招新生。
- 專門部丙班於十一年一月畢業,法文班於十一年十二月畢業,戊班於十二年一月畢業,己班於十三年一月畢業。本科班則按四年修業期限,畢業授與學士學位。
- 校運會(1921)
1922(民國.十一年)
- 五月至六月,陸夢熊代理葉氏任交通大學校長。
- 六月至八月,由關賡麟任校長。
- 九月,交通總長高恩洪將三校分設,滬校為交通部南洋大學,唐校為交通部唐山大學。平校原擬撤銷,合併於滬唐兩校,卒以進行困難,改為唐山分校。
平校
- 五月至六月,雷光宇、貝壽同分任交通大學北京學校正副主任。 高恩洪撤銷平校之令,引起學生請願罷課。再令解散,致事態擴大,後乃改為唐山分校,派全紹清為校長,未幾改派邵恆濬為分校校長。
唐校
滬校
- 交通部南洋大學大門(1922)
- 強國強種,孫文題:1922年孫中山先生為南洋公學題詞。
1923(民國.十二年)
唐校
平校
滬校
- 陳杜衡(字芳齋)繼盧炳田任校長,顧惟精任教務長,機械科由周仁繼狄克生任科長,四年級分機廠工務、鐵路機務、工業管理三門。籌建體育館及調養室。
1924(民國.十三年)
滬校
- 齊燮元、孫傳芳攻上海,學校提前放假,遠道學生遷入租界中法工業學校宿舍,十六日遷返。添購操場以西民地六十餘畝。
- 五卅慘案發生,附中一年級學生陳虞欽中彈,即晚逝世,學校罷課,迄七月初始舉行學年考試。
- 南洋大學學生參加上海五卅學生運動,本校陳虞欽同學殉難。
滬校
- 陳杜衡辭職,淩鴻勛繼任校長。周仁為教務長,王繩善任機械科長,徐佩璜兼附中主任。
校長淩鴻勛,時年三十一,是為當時中國最年輕之校長。
唐校
平校
滬校
- 電機科之有線電信門、無線電信門合併為電信門。機械科分為工業機械及鐵道機械二門。
平校
1925(民國.十四年)
船校
- 交通部、海軍部會電上海南洋大學淩校長,著劃定吳淞舊商船學校校址,並派淩氏兼任吳淞商船學校籌備主任。後因政局變遷,未進行。
滬校
- 調養室、體育館落成。
- 擬定工業研究所計畫,向中央庚款董事會請款,獲贈五萬銀元。
唐校
- 校長住宅(1925)
- 教職員住宅(1925)
1926(民國.十五年)
唐校
滬校
唐校
滬校
本校三十週年校慶紀念會中首屆工業博覽會的小火車。左十一為福開森先生,左十二為校長淩鴻勛。
- 舉行三十週年紀念會,以大禮堂定名為文治堂,並舉行工業展覽會,鋪設小鐵路,環校園行駛。
- 創工業研究所,每年由中華文化基金委員會補助十一萬元為經常費用,旋因學校改組,計畫未得實施,指撥之款,無形中斷。
- 舉行南洋大學三十週年校慶及第一次工業展覽會,民國十五年十月九日。
- 化學實驗室(1926)
- 制圖實驗室(1926)
- 物理實驗室(1926)
- 電機實驗室(1926)
- 學生實驗工廠(1926)
南洋大學校徽(1926)
1927(民國.十六年)
滬校
- 國民革命軍克杭州,上海發動總罷工,水電及電車全停,開學才數日,學生未到齊,乃宣佈暫緩開學。
- 國民革命軍到上海,廿四日克南京,新政府派吳敬恆、楊銓接管本校,旋由政治會議改派李範一接收。
- 淩鴻勛校長離校。
平校
滬校
- 由符鼎升代理校長,並改稱第一交通大學。鐵道管理科改稱交通管理科,分鐵路、營業兩門。
唐校
- 本年國民政府設立大學院。十月一日,蔡元培任院長。大學院掌管全國教育,類似教育部。
滬校
唐校
平校
1928(民國.十七年)
- 革命軍在濟南與日本軍衝突。
- 革命軍進駐北京,北京改稱為北平。
國民政府派孫鴻哲接收唐校,而平校則因姚國楨於六月離校,校務幾形中斷。
- 國民政府令大學院,交通大學按其性質,仍應由交通部管理。同日,交通部頒交通大學組織綱要,滬校為第一交通大學,唐校為第二交通大學,平校為第三交通大學,各校校長均由交通部長兼任,並每校設副校長一人。交通部長王伯群即擔任各校校長。
- 國民政府於南京召開全國交通會議,會中決議改組交通大學。
- 交通部公布交通大學組織大綱,滬唐平三校合稱交通大學,由交通部長王伯群任校長,其下分設各學院。在上海有機械工程學院(院長王繩善)、電機工程學院(院長張廷金)、交通管理學院(院長鍾偉成)。在唐山有土木工程學院(院長孫鴻哲)。在北平有交通管理學院分院(分院長沈琪),名義上隸於上海之交通管理學院。
- 中央政治會議公布國民政府組織法,分交通部為交通、鐵道兩部。
二十三日,國民政府令改大學院為教育部。
- 鐵道部成立,孫科任部長,交通大學劃歸鐵道部管轄,由孫科任校長,黎照寰任副校長。
- 本校校長孫科。
- 兼任上海之第一本校校長蔡元培。
- 國民革命軍北進之時,上海之第一交通大學,由大學院管轄,蔡元培以大學院院長於二月至六月兼任校長,校務則由本校秘書長程孝剛主持。
- 裁撤小學,改中學為預科,三年畢業。
滬校南院租與私人暫設南洋中小學。
- 本年秋,交通部長王伯群,招商局總經理趙鐵橋倡導恢復吳淞商船學校,航政司長楊志雄負責籌辦,收回吳淞校舍,並由上海航業公會會長虞和德(字洽卿)協助,經海關總稅務司英人梅樂和同意,於徵收船鈔(噸稅)時,附加百分之十五作為基金。
1929(民國.十八年)
- 鐵道部訓令,「交通大學交通管理分院」改為「北平交通大學交通管理學院」。
- 鐵道部公布鐵道部直轄交通大學暫行組織大綱,改滬校交通管理學院為鐵道管理學院,分車務、財務、材料三門。平校稱交通大學北平鐵道管理學院,分車務、財務二門。滬校恢復土木工程學院。
- 鄭華繼孫鴻哲任唐山交通大學土木工程學院院長。
- 改由李垕身接任。
- 本年夏,唐校始招女生朱穎卓等,平校始招女生劉福寶等。
- 吳淞商船專科學校籌備就緒,正式成立,由王伯群任校長,楊志雄任副校長,設駕駛科。未幾,王部長無暇兼顧,由楊志雄任校長。
1930(民國.十九年)
唐校
滬校
- 正式成立工業研究所,經費除由中華文化基金委員會補助一部分外,部轄各路,按月撥洋七千二百元。研究所下分設工業研究部及經濟研究部。
平校
- 本校校長原由鐵道部長孫科兼任,至本年十月,派黎照寰專任校長。
滬校
- 增設科學學院,由裘維裕任院長,下設數學、物理、化學三系。
建工程館、執信西齋、金木工場。
船校
1930年的女子排球隊。
- 1930年的技擊隊。
大陸時期:1896-1900|1901-1910|1911-1920
1921-1930|1931-1940|1941-1949
在台建校:1956-1960|1961-1970|1971-1980
1981-1990|1991-2000|2001-2010|2011-現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