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先誼館長

交大圖書館第一任館長
徐先誼 教授(1920年-2013)簡介

  先生自幼失怙,家境清寒,卻以積極的態度,奮發向上,初中至大學,皆以半工半讀、自食其力的方式完成學業。

  求學期間經歷國難險阻、流離顛沛,但仍「讀書不忘救國」。就讀國立西南聯合大學時,響應國民政府「一寸山河一寸血」的號召,本著「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情操,投筆從戎,遠征印度、緬甸。抗戰勝利後,繼續向學,畢業於國立北京大學經濟系。

  先生自小學起,即對 孫中山這位革命家與思想家崇敬無比;啟發其在高中及大學時,參加「三民主義青年團」;在國立西南聯合大學求學時,結合數位有理想、有志氣、有熱忱的同學創辦「民主與時代週刊」、「中華勵進社」,期能「互助互勉、己立立人,改造社會、服務人群」。

  先生來台後,先後任教職於彰化中學、台灣省政府教育廳、中國法律函授學校、台北建國高中、私立實踐家專、國立交通大學、東海大學長達42年,退休後參加新竹市長青服務社主講義工19年,先生以其人生三分之二的歲月,從事學校及社會教育工作,是一位為國培才、辛勤育人的教育工作者。

  1951年與黃綠媚女士結婚後,四個子女相繼出生,在物力維艱的年代,先生以「慈愛」、「身教重於言教」辛苦撫育並讓子女接受高等教育。

  1958年,交通大學電子研究所創建時期,擔任秘書兼辦人事、文書;在凌竹老、李所長、盛教授之督教下,承辦提供報章雜誌之報導文字,請求各界捐款及捐設備之來往信件及向國內外購運圖書儀器等工作4年。1962年起先後專任及兼任交大電子研究所、交大工學院圖書館主任近7年,為交大在台復校奠基時期的籌設及成立,殫精竭慮。1970年起乃專心教職至1990年退休。先生見證校制三易,在交大服務32年,可謂「結緣交大,以校為家」。

  先生生性淡泊、生活勤儉樸實、待人誠懇和善、行事穩健篤實。平日不時捐錢幫助弱勢團體,九十年代,他在自己生活並不寬裕下,持續在金錢上救濟大陸貧病之胞弟及姑姑,並常以書信給予精神上之安慰,直至終老。

  先生晚年為「鬱血性皮膚炎」、「壓迫性骨折」所苦,仍然每日有恆地練氣功、修習佛法、書寫日記,其思維清晰、筆耕不歇。讀「思源室文集」時感受到他對交通大學的建校史、建校方案的科學選擇、校歌的概論、交大對台灣電視的貢獻、對共事同仁的思念、對交大的中道思想,對孫中山先生哲學思想的理解、對民主憲政的論述與獨裁專制的區別、對台灣民族的變遷、對胡適校長及師長的思念、對抗戰從軍的回憶、對先祖尋根、對佛教慈悲與哲理的分析理解、對民俗十二生肖的科學理解、對健身功法長期認真修練身體力行的體會等等,以其淵博的學識、簡潔易懂的語言構成了一本精彩的文集。

  先生一生,經歷離散、磨難、戰火;親歷了家庭、社會、政治、經濟、歷史的變遷;在那苦難的年代,他憑藉堅定的意志、明辨人生的目標與方向,不避路途坎坷、風雨險阻,不屈不撓地走完人生的旅程,留給後代子孫精神上豐厚的遺產,永遠值得我們敬佩、繼承與發揚。

(本文由徐先誼館長女兒-徐貽芳女士執筆。8/29/2013)

經歷

年代內容
1944年12月-1945年9月參加十萬青年十萬軍從軍運動
1948年10月由上海搭船來台
1948年11月-1950年9月彰化中學教師兼主任
1950年10月-1952年4月台灣省教育廳機要股長
1952年5月-1954年2月中國法律函授學校教務主任
1954年2月-1958年9月台北建國中學高中部歷史科專任教師
1958年-1974年私立實踐家政專科學校兼任教授
1958年7月-1962年8月交通大學電子研究所秘書兼管人事、文書
1962年9月-1966年7月交通大學電子研究所專任圖書館主任
1966年7月-1967年7月交通大學電子研究所副教授兼圖書館主任
1967年7月-1969年7月交通大學工學院副教授兼圖書館主任
1970年-1979年交通大學工學院專任教授
1979年-1990年交通大學專任教授
1971年-1990年東海大學兼任教授
1990年-2009年新竹市長青服務社擔任主講義工
2013年1月心臟衰竭去世,享壽九十三
(本表由徐先誼館長女兒-徐貽芳女士整理。8/16/2013)

學歷

年代內容
1940年1月湖南省立第一中學高中部第一名畢業
1941年初夏湖南省政府教育廳審查通過保送交通大學唐山工程學院,赴校途中車禍胸部受傷,為治病申請退學
1942年9月-1946年6月國立西南聯合大學經濟系結業
1947年3月-1947年6月國立北京大學經濟系畢業
(本表由徐先誼館長女兒-徐貽芳女士整理。8/16/2013)

獎章與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