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896年(清光緒二十二年),清朝政府准大臣盛宣懷之奏請,於上海設立南洋公學,以「為國育才」為建校的最高宗旨,這就是交通大學設立的最早根源。歷經數次變遷之後,1958年交大以「電子研究所」為名,在臺建校,經由歷任校長的擘劃與建設,本校才得有今日的規模。
自盛宣懷出掌校務之後,上海交大時期學校的掌舵人,計有唐文治、淩鴻勛等人。在臺建校之後,主持校務者依序為:李熙謀、鍾皎光、劉浩春、盛慶琜、郭南宏、阮大年、鄧啟福、張俊彥、吳重雨、吳妍華、張懋中校長及陳信宏代理校長。與陽明大學併校後,林奇宏為首任校長。
為使本校校長的風範與理念得以傳承,並啟發後世學子,特別於圖書館設立此展示區。本區分為四大部分:「展示臺」、「展示牆」、「校長治校理念與訓諭」及「交大校長影音圖像」。 這裏陳列了歷任校長的名錄和珍貴的照片,希望與大家分享他們的治校經驗和溫馨小故事。歷任校長的人格特質、典範、治學理念與精神,不但是我們學習的好榜樣,同時也是交大歷經一百多年來的變遷後,成為今日面貌的動力來源,更是我們日後發展的重要基石!
▌校長區
▌盛宣懷奏請成立南洋公學奏摺 (複製文物)
國立交通大學|歷任校長名錄
大陸交大時期代表性校長 | 治校期間 | 治校理念與貢獻 |
盛宣懷(1844-1916) | 1896-1905 | 本校前身「南洋公學」創辦人,交大之父 |
唐文治(1865-1954) | 1907-1920 | 提倡國學,創立交大文武並重與篤實的校風 |
淩鴻勛(1894-1981) | 1924-1927 | 交大在臺建校的重要推手 |
在臺建校後歷任校長 | 治校期間 | 治校理念與貢獻 |
李熙謀(1896-1975) | 1958-1967 | 復校時期「篳路藍縷,以啟山林」 |
鍾皎光(1907-1996) | 1967-1969 | 曾任兩任部長的交大首任工學院院長 |
劉浩春(1910-1972) | 1969-1972 | 以奉獻精神,致力於教育工作 |
盛慶琜(1919-2018) | 1972-1978 | 擘劃光復校區,為交大開創新局 |
郭南宏(1936-2023) | 代行校務:1971-1973 治校期間:1978-1987 | 追求卓越,期使交大成為國際知名大學 |
阮大年(1940-) | 1987-1992 | 主張為學須求平衡廣博,方能尖端 |
鄧啟福(1931-) | 1992-1998 | 主張師道有成,學者雲集,自成一流大學 |
張俊彥(1937-2018) | 1998-2006 | 願景:以卓越的學術與應用相結合最好的研究型大學,並且對社會貢獻最大的大學。 理念: •創造知識(Knowledge , K) •應用知識造福社會(Knowledge to Innovation , K2 I) •學生為本,培育能獨立思辨創新並且關懷社會的傑出人才(Education ,E) 策略:以卓越的理工電資為輪,生物、人文社會為軸,推動跨領域卓越團隊,造福社會。 |
吳重雨(1950-) | 2007-2011 | Nature──以赤誠謙沖的本性,為交大的願景奉獻心力。 Commitment──以篤實的態度,建立有效率及執行力的行政體制。 Thoughtfulness──以人文的精神與熱誠,締造優質全才教育與研究的環境。 Universality──放眼世界,與全世界一流大學共同成為國際學習村。 |
吳妍華(1948-) | 2011-2015 | 以「培育跨領域領導人才」以及「尖端研究及應用」為柱,以「國際化」、「校際合作」、「教研相長」為樑,推動交大成為世界頂尖一流大學,並打造交大成為全球高科技產業研發與創新之重鎮。 |
張懋中(1951-) | 2015-2019 | 建立以人(師生)為本的辦學文化和措施,讓交大從頂尖大學提升至偉大大學。 辦學理念:以服務為宗旨;以培養最傑出的教授群為優先目標;追求真理、榮譽、人格和新知識;敎育不單獨是一份工作,而是以生命改變生命。 |
陳信宏 (1954- ) | 代行校務:2019-2021 |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歷任校長名錄
併校後歷任校長 | 治校期間 | 治校理念與貢獻 |
林奇宏(1961- ) | 2021-now |
藉由「一樹百穫」計畫,集眾人之智放眼未來,以「博雅書苑提升通識社群教育」、「以組織再造推動跨領域融合」、「國際學院雙語校園接軌國際」、「以創新學制推動產學研共創」、「深化基礎建設激勵校區融合」、「以科學研發升級次世代科技」 、「跨域思維引領產業創新契機」、「數位轉型之創新管理與法治」、「品牌形象之塑造建構與溝通」、「預見發展瓶頸以利超前部署」等十項行動綱領,打造後疫情時代之未來大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