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竹賽

梅竹賽典珍藏平台

梅竹後援會網站


關於梅竹,其出現一直讓人津津樂道。


西元60年代;清大與交大在台復校後,因地理位置相鄰,學生人數相近,其背景與科系性質亦相似,是故兩校同學在生活、課業與活動的往來相當頻繁,不斷有各種聯誼活動。當時,兩校已舉辦過一些零星、不定期的校際比賽,大多以球類運動為主。

1968年的某日,幾位交大、清大的同學聚會閒聊,激盪出梅竹的濫觴,不讓英國牛津、劍橋大學之間的划船比賽專美於前。時任活動中心幹事的錢鋒學長獲得課外活動組主任戈武先生及學校的允諾,開始籌備這一個由清大及交大學生共同參與的大型競賽活動。負責籌備的學長夜赴清大,與清華學長相談甚歡,兩方皆認為此項比賽對促進兩校同學間情感交流,生活調劑,學藝及體育發展…等等,皆有裨益,因此達成共識,決定了這場一年一度的盛事。

1968年12月7日,交清兩校代表於交大舉行座談會,雙方一致同意舉辦第一屆「梅竹賽」。兩校代表於清大百齡堂舉行梅竹第一次籌備會,會中擲幣決定梅竹賽名稱。

「梅竹」之名的誕生,有著一段有趣的小插曲。

1968年12月23日,交清雙方學生代表於清大百齡堂舉行籌備會議,兩方人員相談甚歡,決定為這個比賽取個名字,但彼此都傷透了腦筋。從「清交」到「華通」,新竹區大專院校聯誼競賽等等,卻都無法達成共識。與會的新鮮人只知清大有個紀念梅貽琦校長的梅園;而交大當時的舊校區,則以前校長凌竹銘先生為名的竹銘館為第一勝景,因此兩方達成共識:以「梅」代表清華,而以「竹」代表交大,在場的同學都對此典雅古意的象徵表示贊同。

然而到底是竹梅或是梅竹呢?
清大方面支持梅竹賽的名稱,理由是梅為四君子之首。我們交大方面自然是當仁不讓,提出的說法是:自古以來中國人敬重歲寒三友更甚於四君子,三友之中竹又甚於梅,是故稱為竹梅賽是比較合理的。雙方各執己見,爭論僵持不下。後來決定用投錢幣的方式,如果出現正面梅花圖樣,就稱做梅竹;如果出現背面元字樣,則稱做竹梅。交大的運氣唯獨在那一次豪賭中不是很好,後來就如同眾所皆知的結果,梅竹賽於是定名。

乙卯年春天,石破天驚的一擊,讓暌違10年的梅竹賽總錦標回歸交大。

1999年,交通與清華大學校際對抗梅竹賽,其中棒球賽因雨延至閉幕典禮後;而當時其他各項比賽皆已結束,兩校暫時以5:5平手。

棒球賽開打當日,整個交大球場擠滿了學生,兩校觀眾隨著球賽局勢,情緒時有跌起,啦啦隊更是此起彼落,互不相讓。一局上半在交大的失誤下,讓清華暫時領先兩分; 一直到五局下半,交大才擊出一支全壘打。 賽程到了七局下半,交大打擊,兩人出局,兩人在壘,球數一好一壞; 清華學生眼見交大此戰大勢已去,皆紛紛起身準備為勝利歡呼。 沒想到第四棒的打者李兆平,這一擊卻是揮出讓全場人傻眼的再見全壘打。交大學生頓時爆出歡呼,瘋狂衝向場中擁抱球員。

這讓全交大等了10年的一球,一擊定江山,
讓交通大學在乙卯年,抱回梅竹賽的總錦標。

榮耀的獎盃

世紀留影-1999梅竹棒球賽影片欣賞